【资料图】
当下,全球人口快速增长、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国际局势紧张等因素加剧了全球粮食安全危机,可持续食物系统的重要性也愈发突显。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中德农业中心主办的“面向可持续食物系统的转型发展——中德农业研讨会”在位于江苏南京的南京农业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与德国的数位农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粮食系统转型及新形势下中德农业合作展开了深入讨论。
粮食安全是中国的头等大事。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朱晶表示,中国正在探索在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的绿色农业转型,可持续农业机械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秸秆还田等都是很好的尝试。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程涛认为智慧农作技术的创新对于可持续食物系统转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总结了智慧农作技术的六个关键要素,即农业监测网络系统、一套用于规划管理的地图、农田作业链条、用于智能数据管理的云平台、基础数据库以及一站式服务模式。
“信号车、自动化、机器人等新技术给德国农业带来了极大便利,促进了德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德国德累斯顿技术大学农业系统与技术讲座教授延斯表示,未来需要重点采用新的科技来保障粮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以为社会提供食物、收入,也具有水过滤、控制土壤侵蚀、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莱布尼茨农业景观研究中心(ZALF)博士后陈成说道。陈成团队认为未来农业应将环境和气候保护与粮食安全结合起来。“同时我们需要重视农民的决策,将传感器数据实时连接到仿真模型,把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和资源效率纳入农民决策过程,为农民、消费者和社会等多方创造有效交流渠道。”陈成表示。
推动可持续食物系统的转型发展不仅需要依靠科技手段,更离不开各相关方的支持。
朱晶表示,粮食系统转型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对于特定农机使用的补贴政策、开展农业生态监测项目、建立碳交易市场等措施都有利于推动可持续食物系统的转型发展。“人力资源也是农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高等教育应更加关注未来从事农业的学生以及农村地区的学生,鼓励高学历人才在农村就业并为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对于现任农民特别是老年农民,进行绿色农业培训以及农技推广服务也十分重要。”朱晶说。
“我们很开心能够看到,随着温饱的解决和收入的提升,消费者愿意为健康、区域特色、高品质食物、动物福利、可持续性等价值的增长而买单。”延斯表示。
中国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欧亚处处长王庚认为,推进食物系统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意义深远,中德两国在涉农政策对话、企业互联、科研合作、国际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广泛,希望中德两国能够就此开展深入交流,为中德农业合作增添新动能、开拓新局面。
中德农业中心德方主任周裕耕表示,新技术的使用对于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起到决定性作用,受到了各国农业专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关注,德方愿与中方携手,深化交流合作,共促绿色农业、可持续食物系统的转型发展。
标签: